增生療法

增生療法作用診治方式

增生療法是將增生劑注射至受損的軟組織如韌帶、肌腱、關節軟骨等,以刺激身體重新啟動修復反應。目前常用之增生劑為高度濃縮葡萄糖溶液、濃縮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等。增生療法之適應症狀包含肩膀旋轉肌腱病變、網球肘、退化性關節炎、韌帶受傷等運動傷害、肩頸腰部疼痛等等應用範圍相當廣泛。文獻統計治療效果為82%患者有明顯進步

增生療法的治療種類

高濃度葡萄糖

適用於慢性組織受傷之症狀,主要診療以刺激身體發炎而修復為目的。

*療程時間每2-4週注射一次。依病況,約需3-8次,注射後可能會有痠脹之現象。

適用於慢性肌腱炎、退化性關節炎等之症狀,主要診療以注射自體之生長因子為目的。

*療程時間約4周注射一次,依病況,約需3-5次。注射後兩周較為痠痛之現象。

適用於退化性關節炎、慢性疼痛、運動傷害、術後疼痛之症狀,主要診療以注射豐富的細胞骨架與生長因子為目的。

*療程每次注射一劑,共注射兩劑,間隔3個月。注射後會有注射部位疼痛之現象。

prolotherapy-human-img
SMARC CS101

肩關節

肩關節扭傷、肩旋轉肌袖撕裂傷、肩夾擠症候群、肩關節不穩定、肩關節盂唇損傷。
SMARC CS101

肘關節

網球肘、高爾夫球肘、肘關節炎。
SMARC CS101

脊椎

頸椎甩鞭症候群、膏肓痛、下背痛、薦髂關節疼痛、腰椎滑脫、椎間盤突出。
SMARC CS101

髖關節

髖退化性關節炎、髖關節盂唇損傷。
SMARC CS101

腕/手關節

腕關節扭傷、三角纖維軟骨損傷、手指退化性關節炎。
SMARC CS101

膝關節

膝退化性關節炎、前/後十字韌帶損傷、半月軟土損傷、髕股疼痛症候群(髕骨外翻、跑者膝)、貝克氏囊腫、慢性膝痛。
SMARC CS101

踝/足關節

踝關節韌帶扭傷、踝退化性關節炎、足底筋膜炎、阿基里斯腱肌腱炎。

增生療法修復原理

身體組織受傷後,會經歷三個階段:發炎期➡增生期➡修復期,之後便會恢復健康的狀態。然而部分組織容易發生發炎期過長的現象,導致後續增生期與修復期的延遲。

重新啟動正常的發炎反應,以促進組織重新修 復的注射治療。

韌帶、肌腱、軟骨(如前十字韌帶、半月板軟 骨)等部位由於血流量較少,修復能力較差 -旦受傷便不容易痊癒。透過增生療法能夠重 啟人體本身的修復能力,讓受傷脆弱的組織重 新恢復強壯,減緩疼痛。

  • 注射部位若有紅、腫或輕微瘀血為正常現象,脹痛通常持續1周
  • 建議2注射後2周內降低運動量與強度,不需停止運動,但勿進行激烈運動
  • 3周內避免使用消炎藥物,以免降低療效
  • 可服用「普拿疼」止痛,不要服用「消炎止痛藥」!!!
  • 若服用非消炎性止痛藥仍疼痛難耐時才進行冰敷
  • 請按醫師建議,於回診確認狀況
  • 配合物理治療師指導下進行適當運動復健,促進修補效率
  • 曾有血液或癌症病史者,不適合注射。若有疑問可詢問醫師。
  • 注射前兩周需要避免使用止痛與消炎藥, 才可使療性更佳,也可增加血小板的活性。
  • 注射後需要搭配復健療程,才可以讓效果更佳。 
  • 注射後可能會有脹痛的感覺,且會持續1周,這是正常的現象。也可能會有酸痛3天-2周的時間(依個人體質與受傷程度有所不同)。若疼痛難以忍受可以用冰敷(一次15分鐘,一小時一次)、普拿疼、肌肉鬆弛劑等藥物來減痛。 
  • 注射後1周內不能激烈運動,但可正常的日常活動。3周內盡量不要使用止痛消炎的藥物,但如有其他需求,還是可以使用。 
  • 2周後可漸漸回復原來的運動習慣,如有不適必須立即停止運動。 
  • 注射針口,若有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或發燒等症狀,應立即回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