脊椎側彎矯正與物理治療:解決腰痛、高低肩與骨盆歪斜問題

在你的生活中,是否出現以下困擾或問題?
-
照鏡子時,總感覺體態歪斜不好看高低肩明顯,常常被別人提醒?
-
骨盆歪斜,穿褲子時總是覺得一長一短?
-
久站久坐後,腰痠背痛特別明顯?
-
試著坐挺或站直,卻感到疼痛不適,甚至有痠麻感?
-
走路時感覺身體不平衡,甚至容易跌倒?
如果你有上述問題,很可能與「脊椎側彎」有關!這不僅影響體態,長期下來可能導致慢性疼痛、關節退化,甚至影響內臟功能!
1. 什麼是脊椎側彎?

脊椎側彎的定義
脊椎側彎 (scoliosis) 指的是「脊椎出現側向彎曲且彎曲的角度大於十度以上」,從正面或背面觀察時,脊椎應該呈一直線, 若發生側彎,脊椎會有側向彎曲或伴隨著旋轉的骨骼問題,若脊椎間沒有達到良好的排列位置,進而導致關節所負責的動作方向或角度受到限制,可能進一步影響身體的平衡!
脊椎側彎的嚴重分級
-
輕度脊椎側彎
側彎 <20 度者。一般 <10 度 可視為正常範圍。
-
中度脊椎側彎
側彎 20 度 ~ 40 度 or 50 度。
-
重度脊椎側彎
側彎 > 40 度 or 50 度,大人部份合併脊椎退化關節炎。若側彎>60 度 or 70 度,常造成心肺功能障礙。
脊椎側彎常見分類
依照可脊椎有無變形或旋轉,區分為「結構型側彎」及「非結構型側彎」兩大類
-
1. 「結構型側彎」:側彎伴隨旋轉或脊椎變形,又可依照側彎形成的原因分為以下幾類
-
原發性脊椎側彎
約80%的病例無明確外在因素,但可能與基因、荷爾蒙變化或神經系統發展有關。研究顯示,脊椎側彎可能具家族遺傳傾向,若家族成員中有患病史,風險較高,在青少年時期(10~18歲)發生,通常能透過物理治療及脊椎側彎矯正運動改善。
-
先天性脊椎側彎
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就已經產生脊椎骨發育不全之問題,導致脊椎骨產生缺失或是產生分段不全的脊椎沾黏。
-
神經肌肉性脊椎側彎
來自神經疾病或肌肉病變導致肌肉張力改變(如腦性麻痺、裘馨氏肌肉失養症等),通常側彎角度更為嚴重,也較容易惡化。
-
退化性脊椎側彎
常見於中老年人,與脊椎的椎間盤或小面關節不對稱退化有關。
-
-
2.「非結構型側彎」:側彎無伴隨旋轉或變形,可能因為某些特定因素導致脊椎兩側張力不均才出現的脊椎側彎。
-
功能性脊椎側彎
由於姿勢不良、不對稱的姿勢習慣、骨盆歪斜、下肢長短不一等原因所引起,通常可以透過物理治療或運動矯正改善。
-
脊椎側彎的好發族群
-
青少年
(10-18歲)原發性脊椎側彎最常見
-
中老年人
(50歲以上)退化性脊椎側彎較常見
-
久坐族群
長期不良姿勢、缺乏運動者風險較高
※ 根據研究顯示,女性較好發於男性,同時女性發展為嚴重側彎的機率較高。
脊椎側彎的幾種型態
-
C型側彎
單側彎曲,通常只有一個主要彎曲弧度,呈現出C形的彎曲模式,較常見於姿勢性側彎或某些結構性異常的患者。
-
S型側彎
雙側彎曲,通常伴隨兩個彎曲弧度,一個向左、一個向右,形成S形曲線,這種類型較為嚴重,並且可能需要更積極的治療或矯正。
-
Z型側彎
因脊椎彎曲角度與嚴重程度較S型嚴重,猶如Z字型。
2. 脊椎側彎的常見症狀

-
體態不對稱(高低肩、骨盆歪斜、背部一側突出)
-
腰背痠痛、肩膀痛(特定姿勢或久站後加劇)
-
關節緊繃鈍痛 (長期單側壓力大影響)
-
脊柱神經壓迫造成麻木、疼痛或無力
-
出現嚴重代償
-
腸胃不適
-
呼吸困難:嚴重的脊椎側彎會造成肺部空間受到擠壓,進而影響心臟與肺部功能,造成呼吸短促不順。
-
疲勞無力
3. 如何自我檢測脊椎側彎?

一般側彎的診斷會透過X光影像進行確診與進行姿勢評估,X光測量出來的柯氏角度(Cobb’s angle) 大於10度,才會確診為脊椎側彎。以下運用姿勢評估來做脊椎側彎的初步檢測:
-
測試 1:鏡子檢查法
步驟
站直,雙腳併攏,雙手自然下垂,觀察兩側肩膀與骨盆是否等高。
結果
若兩側高度不同,可能有側彎問題。
-
測試 2:站立測試
步驟
站直後,請他人從背後幫你拍照,觀察脊椎是否呈一直線。除明顯側彎、單側腰部內凹外,還可能出現高低肩、骨盆歪斜、單側肩胛突起或單側手臂自然離開身體等情況,這些都是站立時脊椎側彎的可能跡象。
結果
若有明顯側彎或一側腰部內凹,需進一步檢查。
-
測試 3:前彎測試(Adam Test)
步驟
雙腳併攏,膝蓋打直,雙手自然垂放,身體慢慢前彎。
結果
若發現背部某一側特別突出,可能有脊椎側彎。
4. 脊椎側彎問題,生生優動如何幫助你?
我們的專業物理治療師,會根據你的情況提供個人化矯正方案!
-
徒手治療
平衡身體張力,改善肩胛、骨盆、脊椎兩側張力不均等問題
-
核心肌群訓練
增加身體覺察以及軀幹穩定度,改善軀幹抗旋轉的能力
-
動作控制訓練
學習正確的動作模式,避免肌肉張力失衡與代償
-
脊椎側彎矯正運動
3D姿勢矯正、呼吸擴張、脊椎延伸與回正、動作整合
生生優動民生分院特色治療設備
-
脊椎側彎肋木架
藉由正確的身體擺位與特定的肌肉誘發進行側彎矯正訓練
-
體態評估圖
紀錄治療前後對比,讓改善效果更直觀

5. 治療成功案例
張小姐
28歲 / 設計師
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,導致功能性脊椎側彎與肩頸不適
張小姐是一名平面設計師,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,習慣性將重心偏向一側,且工作時常需低頭專注於細節。近期她發現自己的肩膀高低不對稱,站立時一側腰部曲線較明顯,且時常感到肩頸僵硬與下背部痠痛。擔心長期下來會影響體態與健康,張小姐決定尋求專業協助。
經過生生優動物理治療師詳細評估後發現,張小姐因長期姿勢不良導致核心肌群無力,背部深層穩定肌群控制不足,使得脊椎排列產生代償性的側彎。此外,她的背闊肌、髂腰肌與斜方肌出現明顯緊繃,進一步加劇了體態不平衡與疼痛問題。
物理治療方案
-
儀器治療
透過高能雷射減輕背部與肩頸疼痛、促進血液循環、加速肌肉與筋膜修復與放鬆。
-
徒手治療
放鬆緊繃的背闊肌、斜方肌與髂腰肌,改善脊椎與骨盆的活動度,提升身體對稱性。
-
運動治療
針對核心穩定訓練與姿勢矯正,透過特定脊椎側彎矯正運動來恢復脊椎排列與控制,並搭配肩頸放鬆與背部肌群強化訓練,降低身體代償模式。
結果
經過六週的治療,張小姐的肩頸僵硬與下背痠痛大幅改善,且日常活動中較少感到疲勞不適。八週後,她的核心穩定度提升,能夠長時間維持正確坐姿,站立時脊椎姿勢相較於治療前更對稱,她學會了透過日常調整與運動預防不適,物理治療不僅幫助她改善體態與疼痛,也讓她在工作與生活中更輕鬆自在。
6. 常見Q&A
- Q
脊椎側彎一定要開刀嗎?
- Q脊椎側彎需要看什麼科?
- Q治療過程會痛嗎?多久可以看到改善?
- Q青少年脊椎側彎該怎麼辦?
- Q成年人脊椎側彎還有機會矯正嗎?
大部分情況下,輕度脊椎側彎透過適當的物理治療與脊椎側彎矯正運動,可有效改善側彎狀況;中重度側彎除了物理治療與脊椎側彎矯正運動之外,可能需搭配背架,極端嚴重的側彎在醫師評估後則可能需要手術介入。
如果您已在院所接受物理治療,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您的狀況,建議您先至骨科或復健科就診,由醫師評估並視需要安排 X 光檢查,以確認脊椎側彎的程度。若為輕度側彎,可透過物理治療與運動訓練矯正。若為中度或重度側彎,則依醫師評估進一步治療,可能需轉診至骨科進行處置。
不會,我們的治療方法透過良好的動作擺位、肌肉誘發與呼吸擴張等,循序漸進地改善脊椎側彎。依個人狀況不同,通常 6~12 週能感受到體態變化與疼痛改善。
若為輕度側彎(柯氏角度:10-20度),透過物理治療與運動治療與訓練能獲得改善。要特別注意的是,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是最需要積極矯正的!進入「快速生長期」後,由於骨骼的快速生長,可能會加速脊椎側彎情形的惡化;同時,錯過了青春期,成年後的矯正成功率將會有所影響。
成年人脊椎側彎是可以矯正的,但較青少年更具挑戰性。原因在於骨骼發展已成熟定型,且通常容易伴隨疼痛與較多的動作代償。然而,若身體無明顯不適或退化,透過物理治療及背架仍能改善脊椎側彎。即使無法完全矯正側彎,正確的姿勢訓練也能改善體態並減少疼痛問題。
7. 矯正脊椎側彎?推薦生生優動民生分院專業團隊
在生生優動,我們專注於徹底解決脊椎側彎問題。通過量身定制的治療計劃,我們致力於從根本上緩解您的不適,確保您獲得最有效的治療效果。如果您正遭受脊椎側彎困擾,諮詢我們的專業諮詢,讓我們幫助您擺脫不適,重獲舒適生活!
脊椎側彎專業證照
徐敬婷 物理治療師

陳蓉萱 物理治療師

-
台北 民生分院|專業物理治療團隊,提供科學化脊椎側彎矯正方案!
台北市松山區延壽街330巷1號 (近南京三民站)
導航
02-2872-1526週一至週六 09:00~21:30;週日 09:00~17:00